地方城鎮化率盤點滬京津領跑 中西部仍在追趕
地方城鎮化率盤點:滬京津領跑
中西部仍在追趕階段,投資空間大
城鎮化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所在,不過在我國,各地的城鎮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未來各地城鎮化的重點也各不相同。
浙江媒體近日報道稱,2013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達64%。從城市化發展階段看,浙江城市化已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後期,即將進入成熟階段。
這一數據也比全國高出10個百分點。此前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3.73%,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各省公開資料統計發現,有13個省市的城鎮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8個省份城鎮化率高於60%,這些省份均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中西部大多省份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意味著這些地方將是未來我國城鎮化的重點,也是未來投資發展的重點方向。
城鎮化率高低不均
城鎮化水平的高低往往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根據發達國傢的城市化經驗,城市化率在30%~70%期間是加速城市化的時期。而發達國傢的城鎮化率在80%左右。勞工修繕貸款率利
我國城鎮化最高的省份為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轄市。作為城市經濟體,這三大直轄市城鎮化率均已超過瞭80%大關,進入到國際上通常而言的發達階段。這其中,上海以89%的城鎮化率遙遙領先。
在三大直轄市之後,是廣東、遼寧、江蘇、浙江和福建5個沿海發達省份。這些省份的城鎮化率均超過瞭60%,按照城鎮化三階段論,超過60%的城鎮化率,意味著這些地方已經進入到城鎮化的成熟階段。
這其中,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在改革開放之後迅速發展,包括深圳、東莞在內的一大批新興城市迅速崛起,聚集瞭大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76%,在三大直轄市以外的各省份中領跑。
"區域經濟發展與城鎮化率成正相關的關系。"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對一個區域來說,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才有對城鎮化的需求,包括人力、物力、資金和物流等各種資源的集聚,而城鎮化反過來也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例如,改革開放之後,珠三角、長三角、福建等地輕工制造業蓬勃興起,輕工制造業又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機會,迅速帶來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發展。
不過,盡管城鎮化率比較高,但不論是廣東還是江蘇,省內不同區域的城鎮化水平卻差異很大。例如江蘇的城鎮化就存在明顯的南北差距,南、中、北三大區域的城鎮化率呈南北梯度排列。2013年,蘇南超過70%,蘇中接近60%,蘇北則在55%左右。而從13個省轄市看,最高的南京和最低的宿遷,城鎮化率的差距近30個百分點。
廣東的區域差距在沿海各省份中最為突出,城鎮化率也呈現出巨大的鴻溝。截至2012年底,珠三角城鎮化率達83.8%,已經進入到中等發達國傢水平。而粵東西北城鎮化率分別為59.1%、37.6%、45.3%,均低於全省均值。粵西、粵北更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這一比例對應的是,粵西粵北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粵東西北城鎮化還有很大的空間。"正在粵西調研的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對本報稱,像粵西要達到50%都還要花好多年的時間,因此還有大量的投資空間。
不過,對這些地方來說,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很多當地的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不是選擇當地的三四線城市就近城鎮化,而是直接跑到廣深等一二線城市。一方面珠三角不堪重負,另一方面,東西北的三四線城市發展十分緩慢。
彭澎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除瞭取消這些三四線城市的落戶限制外,更為重要的是加大對這些地方基礎設施的投入,提升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水平,"這些都發達瞭就沒必要進入到發達大城市。"此外,產業的規劃也十分重要,要有相應的產業才能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
不過,沿海省份中也有城鎮化水平比較滯後的。例如,經濟總量第三的山東,盡管經濟發展較快,但目前該省的城鎮化率隻有53.6%,勉強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作為工業大省和農業大省,未來山東的城鎮化仍有很大空間。海南與河北雖然也算沿海省份,但與其自身較低的經濟水平相匹配,這兩省的城鎮化水平也比較低。
解決"偽城鎮化"
對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深圳這些城鎮化率已經超過80%的城市而言,未來再大規模進行城市建設和更新改造的空間已經不大。例如去年上海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043.31億元,廣州基礎設施投資大概在1300億,深圳去年城市更新改造投資僅358.34億元,這些城市的投資規模均遠遠小於中西部的武漢、重慶等城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盡管類似北上廣等地的城市化率已經進入到發達國傢的水平,但這些城市跟真正的發達國傢仍不可同日而語,在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公共產品供給、社會創新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對這些地方來說,未來城鎮化的重點將從量的拓展轉移到質的提升方面。
目前,盡管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瞭53%,但戶籍城鎮化率隻有36%左右,也就是說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億多人沒有城鎮戶籍,與戶籍人口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這樣的城鎮化也被稱為"偽城鎮化"、"半拉子的城鎮化"。
這種"半城市化"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例如目前深圳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000多萬,但戶籍人口隻有300多萬。而廣州常住人口有1600萬,但戶籍人口隻有800萬。
"外來人口的醫療、養老、小孩的教育跟戶籍人口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說,這些城市急需通過制度的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難點。
彭澎認為,一方面是要讓居住在城市的非戶籍人口逐步享受市民化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要讓居住在農村的居民享受到市民化生活,這樣才能實現城鄉統籌。
中西部投資空間巨大
相比之下,中西部由於經濟較為落後,城鎮化水平也比較低,除瞭少數幾個省份之外,大部分省份的城鎮化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其中,西藏、貴州和雲南均低於40%,四川、廣西、甘肅、河南也低於45%。
對這些地方來說,城鎮化目前仍處於起飛加速階段,城鎮化率的提高幅度也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以貴州為例,貴州城鎮人口2013年比上年末增加56.37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四川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甘肅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
胡曉登說,西部欠發達地區隨著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其城鎮化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無論是量的拓展還是質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投資空間。"比如貴州,以後可能每年不止1.6個百分點。它的投資空間和回報、城鎮化的成長性在未來10~20年都是相當可觀的。"
今年的兩會工作報告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胡曉登分析稱,促進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一方面可以緩解東部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另一方面,由於中西部的發展,很多農民已經出現"逆選擇",從沿海返回傢鄉附近就業,雲林土庫房貸願意就近城鎮化。
值得註意的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包括吉林、黑龍江以及湖北、重慶和內蒙古,盡管城鎮化率沒有超過60%,但也超過瞭全國平均水平。這其中,重慶作為1997年新設立的直轄市,近幾年經濟增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而內蒙古近十幾年在煤炭經濟的帶動下,經濟也獲得飛速增長,因此這兩個地方的城鎮化率增幅也比較高。
建國後,國傢在東三省以及武漢等大城市佈置瞭大量的大型重工業項目。"這都是計劃經濟沉淀下來的基礎,對當時這些省市的城鎮化率提高作用比較大。"丁長發說。
不過,改革開放後這些老工業基地的包袱日益沉重,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難題。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像東北這些老工業基地,未來城鎮化發展仍有比較大的投資空間,包括棚戶區、工礦區的改造,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等。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4-21/08204079390.shtml
留言列表